会计专业就业前景分析论文(会计专业研究生怎么写毕业论文)

玩转汽车号 59 0

  一是时间不够,博士研究生经由5年的艰苦训练尚不足以保证形成独立科研能力,更何况硕士研究生学制通常在2年或2.5年;

  二是学生资质不够,尽管科研能力并不必然依赖考试成绩,但是会计专业硕士普遍上匮乏高等数学和概率统计方面的考试训练,这不利于其对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相关基础技能的掌握;

  三是培养理念冲突,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有着鲜明的实践导向,学生亦深谙其中精神,将大量在校学习时间用于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企业实习,理论训练和学位论文创作被置于极其次要的地位。

  因此,对会计专业硕士的学位论文训练,必须设立一个现实的目标:寻求基于关键流程控制的边际创新。

  本文认为硕士学位论文开展的关键流程主要有5项:

  一是论文选题,

  二是文献积累,

  三是分析技术,

  四是学术写作,

  五是修改技巧。

  所谓边际创新,是相对于实质性创新而言。寻求研究生在理论分析上的实质性创新是极其困难的,但是,引导学生选择最新的实践案例,或以新的角度来看待经典问题,或使用新的技术分析手段量化关键研究对象,都是研究生力所能及的。

  这类创新看似微小,但是,如果能够在多个流程贯彻,最终的论文成果仍然可能具备极大创新价值。下面本文将分别针对论文选题、文献积累、分析技术、学术写作和修改技巧五个部分,一一给出指导建议。

  2学位论文创作的关键流程及建议

  2.1论文选题

  目前会计专业硕士论文选题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一是选题单一、重复度过高。会计专业硕士论文通常以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形式,新闻中的热点公司很容易成为许多学生的共同分析对象,以“上海家化”为例,在中国知网公开收录的硕士论文中,有83篇将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适度地多维解剖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一个公司,但羊群效应式的单一案例撞车现象,则容易产生重复劳动。83个硕士研究生平均数月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必然存在科研资源的浪费。

  二是话题陈旧、创新性不够。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选题方面往往习惯于从文献寻求灵感,经典文献所提出的概念往往带给学生振聋发聩的冲击,其中的逻辑思辨也常常使后学感佩不已,学生因此对一些经典概念情有独钟,在选题时不自觉地将这些经典概念纳入。

  以2018年为例,中国知网公开收录了255篇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中含有“盈余管理”一词。经典概念并非没有现实意义,但是大量研究还聚焦于几十年前提出的概念,则反映了学生对新概念和新工具的认知匮乏。

  三是闭门造车、现实性薄弱。热点案例过分扎堆、以及从文献到文献的选题方式,导致大部分论文与会计前沿实践脱节严重。深交所在2018年发布了博士后研究选题,第一个选题的是并购重组中的业绩承诺问题,作为典型的会计问题,2018年中国知网公开收录的硕士论文中仅有6篇文章探讨了这一问题,其中还有一篇文章由金融学硕士所作。

  当然,深交所博士后研究选题可能存在一定的研究难度。在会计专业硕士论文的数量比例上,一线监管机构的关注选题与陈旧会计选题的极端悬殊对比,则反映了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的现实关怀严重不足,这与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亦有背离。

  因此,指导硕士研究生寻求恰当的选题是当务之急。对新问题、新现象的关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至少能够指明科研资源的配置方向,至于科研产出效率则可以在后续研究过程中逐步改进和提高。

  那么,如何寻求恰当的选题呢?坦率而言,很难。相比较来讲,排除选题雷区要更容易一些。

  首先,要排除不重要的选题。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时间只有2年或2.5年,选择了不重要的选题纯粹是资源浪费。由学生自行判断而得到重要的选题,近乎一场赌博。学生通常交流的圈子和信息获取的来源,决定了学生的选题很容易集中于过时案例与陈旧文献。因此,基于过往被大量探讨的案例和文献而做出的论文选题,如果没有新的研究视角,则应当尽可能排除。

  其次,排除无法执行的选题。重要的选题不必然能够作为论文选题,譬如,最新的政策或突发事件对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倘若尚未在财报或市场交易中获得足够数据来评估其影响,那么,这类选题也应当暂时放下,等待一到两年后再行考虑。

  然后,排除工作量简单或信息搜集渠道狭窄的选题。学位论文毕竟是一次学生学习成果的大检阅,如果最终成果无法体现学生的工作量或者信息来源不够广泛,那么,在最后的匿名评审阶段,很容易被误判为投机取巧而不能通过。

  最后,排除学生自身不感兴趣的研究选题。无论将学位论文的标准降到多低,论文写作终归是个创造性过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得到调动,而兴趣无疑是科研动力持续的源泉。

  对指导老师而言,帮助学生确定选题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广泛接触奋战在会计实践前沿的专家,或者跟踪最新的监管机构报告,都是可行的举措。

  此外,中国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等机构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每年都会提供一系列选题建议,这对于会计专业硕士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2文献积累

  文献积累对论文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直接影响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二是间接影响文献的理论分析。文献积累不足是当前会计专业硕士论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体现在文献综述方面,许多论文的文献引用以中文文献和陈旧外文文献为主,缺少最新的外文文献;体现在理论分析方面,诸如代理理论等经典理论被广泛滥用。

  截至2018年底,中国知网收录的会计专业硕士论文中有3076篇使用了代理理论对文章核心观点进行分析,作为43年前提出的经典理论,代理理论自然有强大解释力,它强调市场会意识到代理成本而给予公司一个较低估价,因而股东有激励采取应对代理问题的措施。但绝大多数作者似乎并未理解代理理论提出者的本意,而仅仅使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来描述其研究对象,殊不知,这仅仅是代理理论分析的前提或背景,远未涉及代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尽管本文不主张学生由文献中寻求研究选题,但仍然坚持文献积累具有重要价值。唯有足够的文献阅读量,学生方可理解文章的定位和边际贡献;也唯有大量文献的阅读体验,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文思。学生常常抱怨动笔写作时,搜肠刮肚竟然空无一物,其根源在于文献的严重匮乏。倘若可以熟识文献,则无论如何不至于头脑一片空白。在文献积累中,本文认为有三个经验法则值得学生参考。

  一是文献要取自优秀的科研期刊。学生往往并不了解学术共同体对期刊地位的评价,而将网络搜索的文献视同一体接受,这必然导致文献引用中的低质量文献泛滥。

  应当告知学生文献的参考范围严格控制在指定期刊目录上,譬如,学校指定的权威期刊目录,这通常由学校公开在科研处网站上。当然,这一指定不可避免会遗漏普通期刊上的沧海遗珠,但确实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选择方案。在优秀文献的指定上,特别要求顶级外文期刊的比例也非常重要。

  在会计与财务研究领域,《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Journaloffinance》和《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等期刊上的文章,是触摸研究前沿不可逾越的存在。

  二是文献阅读数量的确定。经验上来讲,文献阅读数量=文献综述的字数/100。譬如,会计专业硕士论文的综述为4000字左右,那么,在进行综述前,应该有4000/100=40篇左右的阅读量。

  阅读量并不必然等于引用量,换句话说,有些文献读了,但是因为价值不大,最终不能供文章使用,亦属常态。进一步,对40篇文献也不必平均用力,部分精读,部分观其大略,也是需要学生灵活把握的。

  在这里,应当排除两种极端倾向。一个极端是仅阅读几篇文献,这必然导致学位论文言之无物,很难通过评审;另一个极端是阅读文献过多,这会导致精力的极大浪费,事实上,目前任何细分领域的文章,即便对博士研究生而言,也很难穷尽。

  三是坚持做读书笔记。文献阅读,即便是精读,也很难在短期内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随着时间流转,学生也很难完全记住已读文献的核心观点。读书笔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唤起记忆的工具。

  在阅读过程中,每读到精彩的措辞、关键的结论,都应抄录在笔记本上。如果对学生要求再高一些,可以进行分类读书笔记。譬如,准备两个笔记本,一个专记理论、关键假说命题和读书心得,另一个专记数据、案例与现实问题。记录完成后,时常回顾、思考和冥想,非常有助于创作灵感的迸发。

  2.3分析技术

  分析技术是研究方法的一部分。从大视角来讲,研究方法比分析技术重要的多,但是,从研究方法上讲起不容易落到实处。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理念,本文强调分析技术的重要性。

  当前大部分会计专业硕士论文的研究方法均以案例研究为主,在分析技术方面并不超过高中统计的范畴,似乎大学里数理统计工具并未成为学生得心应手的选择。在统计软件使用方面,学生普遍还停留在Excel这个层次上。

  分析工具的使用可以最直观地区分学生的研究层次,但是,目前硕士研究生对分析工具的使用很难将自己与本科生区分开来。

  本文所言分析技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数量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的基础原理,另一类是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的软件实现。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在会计专业硕士培养中,通常会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建议学生在入学后选修相关课程。

  本文着重强调学生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的软件实现。从会计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讲,未来市场对学生通过计算机分析财务数据的技能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百万样本下的跨地区财务数据的匹配和比对,若通过手工一一处理将耗费几十个小时,而专业统计软件则可以在几分钟内迅速完成。

  在指导学生时,常用的统计软件有四种:Eviews、SPSS、Stata和SAS,比较下来,SAS和STATA最为便利。SAS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以从数据的导入、清洗、描述统计、回归分析、稳健性测试到最后的统计表格导出,一体化地以编程来实现,中间无须任何的手工操作。这极大地节省了学者寻求变量间统计规律的时间。

  毋庸讳言,在研究中,关键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不一定能够很容易地在实证检验中发现,可能需要重新测量、切割样本、改变模型设计乃至更换估计方法,倘若在任何一个环节还需要手工介入,那么,研究时间必然会翻倍,通常是手工介入一次研究耗时亦翻一倍。

  SAS功能虽然强大,但上手比较慢,Stata则很容易上手。对于没有统计编程基础的学生,尤其是大部分会计专业硕士所处理的数据规模并不太大,使用Stata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在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或回归分析时,其命令简单明了,而且作图比SAS更加美观。特别是,Stata的编程理念追求简单易读,有助于引导学生改变菜单操作习惯,逐步适应编程工作。网上有一个入门教程《1小时用Stata速成毕业论文》,很适合学生入手Stata软件。

  2.4学术写作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无话可写,而后便投机取巧,通过复制黏贴拼凑文章。这对指导教师而言也存在极大的风险,因而帮助学生完成学术写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撇开会计学科本身,从素质培养的角度而言,写作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若要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和组织领导者,文字表达能力不可或缺。这也是近年来高考语文分值比重增加的重要原因。

  提升文字表达能力,从根源上来讲,需要学生广泛地语文阅读和持之以恒地写作。当然,这个工作由会计专业硕士导师来进行,既不现实,也很难取得成效。可行的办法是对学生的写作过程给予控制,在形式上对行文进行规定。

  有两个基本规矩需要学生严格遵守:一是先列提纲再填内容,提纲可以作为文章的目录,也可以提供框架,在框架中填充文字总是比较容易的;二是每段文字开头一句必须总领段落,使读者通过每段文字第一句话就可以了解整个段落大意。学生有可能因严守上述规矩而有束缚感而不愿坚持,但是,这种束缚感本身就是学生思考的体现,应当劝导学生养成这种写作习惯。

  从长远来看,文章的表达能力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对学生而言最大的难关是破除无话可写的恐惧。在情感方面的劝慰效果通常并不好,立竿见影的做法反而是要学生勇敢去写。

  写作的过程本身,会促进思考,逻辑推导会逐步清晰,观点会逐步显现[6]。通过手指运动的过程,灵感会随之涌现。身体先于大脑的行动有助于缓解拖延的倾向,并给学生以文思泉涌的信心。哪怕是初稿中有许多幼稚问题,也不必过分在意,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严格的修改过程来提高文章质量。

  2.5修改技巧

  从鼓励学生高效完成文章的角度来讲,初稿写作要稍微快一些,这有助于思路的连贯,也是对拖延症的有效对抗。初稿写作完成后,必然有诸多问题,为了把控文章质量,修改则要慢下来。论文修改可以大致划分为形式修改和内容修改。

  对会计专业硕士而言,形式修改是第一位的。必须反复阅读全文,逐字逐句,消灭错字、病句和格式不一致问题。此外,特别注意表格、公式和文章中变量英文标识的前后统一。在形式修改的过程中,内容上的重大缺陷会自然显现,特别是逻辑推导过程中的明显漏洞,由此可以进入内容修改环节。

  内容修改要远比形式修改痛苦,因为它通常意味着对初稿伤筋动骨的变化。无论是文章核心内容的增删调整,还是理论分析的推倒重来,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神思。特别是,学生初稿写作后通常都有惰性,不愿意再对文章做重大修改,这都是论文质量提升的阻碍。

  在这种背景下,指导老师团队构建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要求学生在指导老师的研究团队面前进行系统报告,而后接受所有研究团队成员的批评和建议,有助于激励学生进行系统性修改。这其中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因承压能力较弱而内心沮丧的消极状态,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则是提升学位论文质量的绝佳机会。

  在完成第一轮形式修改和内容修改之后,文章质量通常可以得到明显提升。然而,文章的修改并未最终完成。学生还需要反复对自己的论文打印后进行阅读,将文章所有细节一一对照核查。

  譬如,摘要和引言的翻译是否足够准确,有没有明显的机器翻译痕迹;

  文章中有哪些句子段落诘屈謷牙、不够顺畅,或者与上下文明显不符;

  文中参考文献是否根据要求进行了格式调整,文中出现的每一处引用,在参考文献部分是否都可以找到;

  参考文献中出现的所有文献,文中是否都引用到;文章的目录和页码是否准确对应。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需要在反复修改中才能彻底解决的。指导教师往往无法抽出时间来对上述细节逐一核查,学生必须自己承担起这个重任。

  2.结语

  从教育实质上讲,会计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安排意在帮助学生形成分析能力。在进一步深造2年或2.5年以后,倘若硕士研究生在对特定会计问题和现象的分析方面,还不能与本科生显著区分开来,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是完成了培养目标。随着会计专业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培养质量问题则逐步凸显,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7]。

  此时,在培养过程中寻求一种合用的质量控制目标,便成为至关重要的应对策略。本文通过对学位论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以往的论文指导经验进行链接,针对学位论文写作的五个关键流程:论文选题、文献积累、分析技术、学术写作和修改技巧,逐一分析和提出了现实的应对方案,这对会计专业硕士论文的质量提升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倘若文章给您带来些许收获,还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SasInReseach,期待您的批评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别敦荣,赵映川,闫建璋.专业学位概念释义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6).

  [2]张金平.广西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分析.2013.南宁:广西大学,博士.

  [3]程皓,刘厚鹏.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形式与内容—基于2008-2015年全国优秀MPAcc学位论文的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8(3).

  [4]JensenMC,MecklingWH.Theoryofthefirm:Managerialbehavior,agencycostsandownershipstructur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6,3(4):305-360.

  [5]李伟,唐爱群,吴黎围.Stata软件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5(21).

标签: 学历提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