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玩转汽车号 67 0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83名,其中教授(含研究员)237名,副教授(含副研究员)326名。学院始终坚持“引育并举同步发力,分类管理才尽其用”,引导教师争当“大先生”,弘扬尊师重教、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良好风尚,涌现出一批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典范。现有两院院士2名,外籍院士1名,IEEEFellow1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8人次,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青年项目、青年拔尖人才等“四青”人才112人次。

  学院建设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和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八个一级学科,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厚植学科基础,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协同优势。学院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年度科研经费持续快速增长,已经连续三年突破10亿,高水平论文和发明专利稳步增长。近五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学技术特等奖2项、一等奖28项,现有国家级研究基地7个,省部级研究基地20个。

  学院在百年发展过程中,培养了诸如江泽民、杨嘉墀、张钟俊、王安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实业家和十余万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学院现有本科生4340名,硕士生3050名,博士生2246名,对标大电类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探索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方案,形成了“一个大平台、两个特色班”的“一体两翼”新格局。学院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竞赛最高奖。积极引导学生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

  学院将继续大力推进综合改革,打造层次分明、衔接紧密的师资培养体系,不断激励青年学子树立远大目标,勇做时代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充分发挥大电类学科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要技术领域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努力实现服务社会的智库功能,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学院的目标不断迈进!

  大事记

  2014

  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并入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与微电子学院合并成立微纳电子学系,大电类学科群整合完成

  2013

  软件学院、信息安全工程学院并入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1

  微电子学院并入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2001

  电子信息学院与电力学院合并成立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子工程系、仪器科学与工程系

  1989

  电子电工学院更名为电子信息学院,下设自动控制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子工程系,保留原研究所

  1987

  与水利电力部合作办学,成立电力学院,下设电力工程系、能源工程系、电机工程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电力科学技术研究所

  1985

  成立电子电工学院,下设电机工程系、自动控制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光纤技术研究所、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计算机网络研究所

  1978

  成立电工及计算机科学系

  1975

  成立精密仪器系

  1962

  成立自动控制系

  1958

  电工器材制造与电力工程两系合并成立电机工程系,重建无线电系,设计算机专业、自动控制专业、无线电技术专业,在机械系设精密仪器专业

  1952

  电机类(同济、大同、震旦、沪江、上海工业专科学校等校的电机系合并)设电工器材制造、电力工程、电信工程三系

  1951

  成立电信工程系

  1945

  成立电信管理系、电信工程专修科、电信管理专修科

  1943

  成立电信研究所,招收电信专业研究生

  1928

  成立电机工程学院,设电信门和电力门

标签: 学历百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