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 奋进者|胡振球:从农民工到劳模工匠

玩转汽车号 42 0

  胡振球,党员,1985年出生,安徽宿州人。现担任上海神舟精宜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上海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上海市十二届青联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

  2007年,22岁的农民工胡振球骑着一辆二手自行车,在上海街头到处找工作。整整21天后,终于在奉贤区上海神舟精宜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觅得一个机会。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份工作将成为人生重要的转折点。16年后的今天,胡振球已经是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打工人”中的传奇,但他始终记得在入行时许下的初心:“我要做最好的工人。”

  在22岁之前,胡振球的人生乏善可陈。他出生在安徽宿州一个农民家庭,家里条件一般,学习成绩也不太好,唯一的优点就是动手能力很强,喜欢捣鼓一些小手工小发明。2004年,他放弃了高考到一家工厂打工,后在2007来到上海。没有学历,没有过人的特长,和无数平凡“打工人”一样,当时胡振球觉得自己能够在上海生存下来,就已经是谢天谢地。

  向胡振球敞开大门的上海神舟精宜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位于奉贤区金汇镇,是一家研发生产节能环保汽车领域的研发生产高效真空吸尘车、节能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等高科技产品的公司。在这家企业里,许多研发人员都是从各知名院校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让连图纸都不会看的胡振球有点自卑。此时,他暗下决心,向同事们看齐,要当最好的工人。

  从钣金工到钳工、车工、打磨工……渐渐地,胡振球掌握了车间几乎所有工种的基本操作技巧。同时,他也不忘提升学历,在工作之余从大专一路读到本科。

  2009年,神舟集团开展了职工创新“五小活动”,鼓励员工进行技术革新。身为一线工人胡振球积极参与,目的就是为了“不要加班”,提议通过模具进行“整车预装工装”。在反复琢磨,攻坚克难后。他所主导的模具投入使用,让每台车工时从原来的3天减少至1天,使整车装配合格率达98%以上,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轻了劳动强度。平均一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560多万元。

  在创新活动中“放了卫星”的胡振球受到了极大的褒奖肯定,成为了全公司的“明星”。“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被如此肯定,从这天起,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胡振球告诉记者,当时他意识到,自己在技术创新上是有天赋的,企业给了他施展抱负的舞台,而他也将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回报企业。

  至此,胡振球不断将他的发明成果从最初的小改小革,变成各类专利和效益。几年来,他共完成技术革新60多项、技术攻关20多项、各种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3项,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市国际发明创新展“金奖”。

  入行近20年后,胡振球不仅荣获上海市首席技师、上海市技术能手、“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上海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工匠”“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还建立了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了技术工人中的典范。

  面对众多荣誉,胡振球依旧保持冷静和低调,深知荣誉越多肩负的责任就更大。因为长期身处基层,让他深感“打工人”这条路并不好走,收入偏低、社会认同不高、工作又苦又累,让制造类企业现在很难招到优秀“后浪”加入。

  “现在许多年轻人宁可送快递送外卖也不肯当工人,让我感到很是无奈。”胡振球说,就连他自己的想法也曾产生过动摇,是不是创业做个生意?肯定比打工赚钱多多了。面对亲戚的轮番劝说创业,胡振球最终还是选择留下,一是因为真心喜欢这份工作,二是为了回报企业的知遇之恩,三是想为“打工人”群体多多发声。

  作为上海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胡振球积极履职建言献策。如何提升技术工人的待遇,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拓展技能和职业的晋升通道,是他最为关心的问题。“高端制造业是上海未来核心竞争力之所在,需要大量与之匹配的优秀技术工人。”胡振球说,要让在工厂一线工作的年轻人看得到更有奔头的未来,才能奠定壮大制造业的基础。

  从农民工到劳模工匠,很多人都觉得胡振球是一个“传奇”,但他却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农民工,只是有幸找到了让自己可以施展才华的舞台。“随着国家对技术工人越来越重视,相信这样的故事会越来越多,让每一个平凡的打工人,都会有机会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标签: 学历提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