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算名校吗(双非怎么了广东工业大学照样碾压985)

玩转汽车号 8 0

  当然,也有经费、历史、地位俱佳的大学。如世出皇家的京师大学堂,如依仗庚子赔款的游美肄业馆,但在此奉劝其他高校:你们比不上!

  近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和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等榜单陆续公布,广东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广工”)同时出现在两份榜单上。

  这所即使在广东也日常低调的大学,为何能取得这样的佳绩?

  不用猜,就是有钱。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

  正如本次泰晤士高等教育榜单上,清北二校登顶亚洲一样,尽管花里胡哨的分析一大堆,但归根到底,资本才是第一推动力。

  2019年内地大学科研经费榜单上,广东工业大学以18.43亿排在第57位,碾压兰州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知名强校,直逼南开大学。

  国人迷信各种榜单,但唯独高校排名,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只需稍微注意,在“中国最好的大学是清华北大”与“中国最好的大学是北大清华”这两种日常话语体系中,就能看出两派的水火不容。

   高校排名,向来是个玄学

  “中国排第一的大学有两所,排第三的有三所”这个老梗背后,可以窥见眼下的高校格局:排名尚未固化,高校竞争激烈,未来大有可为。

  广东经济发达,在教育投资上向来不乏大手笔,而身处广东的广东工业大学,与粤系高校一道,可谓占尽地利天时。

  广工的经费,在高校圈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用一句话总结各高校的研究经费差异,“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再适合不过。

  榜单上位列第一的清华大学,研究经费超150亿,到了第十名的天津大学,连清华一半都不到。

  光是前十名的差距,就足够悬殊

  若是和前三名的百亿强校比,广工的科研经费还真不算多。排名第三的上海交通大学,即使比清华大学少了近50个亿的资金,仍旧可以和六个广工相当。

  要是目光紧盯着前几名的巨无霸高校,别说广工,即使是大部分“985”、“211”高校也没法比,这些高校在中央和地方的重点扶持之下,绝非一般高校能匹敌。

  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3年的五年之间,政府为全国高校划拨的科研经费一共达到2647亿元,其中有72%的经费被112所“211”高校瓜分。剩下超过2000所高校,只能分剩余的700多亿。

  而在这112所“211”高校中,顶尖的“985”高校又吞下了绝大部分资源。此次,广工科研经费排名全国第57位,不仅碾压了大部分“211”高校,甚至有些西部的“985”高校也难以与之抗衡。

  身为“双非”的广工,虽无法企及巨头型高校,但在全国高校阵营中,其科研经费投入也绝不是等闲之辈。

  用中国人民大学9亿多的研究经费与广工相比,借此显示广工的优势,定会有人反驳,认为人大是文科强校,科研经费少不足为奇。

  文理科院校经费差异巨大,早就不足为奇。

  然而,与一些知名的特色类强校相比,广工也不落下风。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兰州大学等,皆是知名的强校,但在研究经费的投入上,依旧被广工吊打。

  往前看,如中国海洋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这样的强校,也只是刚过20亿,仅以微弱优势领先于广工。

  由于各高校经费差异过大,在平均数没有任何代表性的情况下,以科研经费前100名高校为样本,计算出资金投入的中位数,广工的投入水平位于中位数20亿附近,只能算中等水平。

  办一所大学有多费钱,20亿的科研投入只能算是中等水平。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唯“985”、“211”为尊的高校圈里,如广工、深圳大学这样的高校屡屡亮相于榜单,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事情。

  国内以工科知名的高校不少,但能有此投入的高校却不算多。当科研经费投入成为排名的重要指标时,广工能够同时出现在两份知名榜单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广工有钱,说到底是广东有钱

  广东经济实力雄厚是不必普及的常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广东占其二,更不要说GDP常年排在国内第一。

  也是在雄厚经济实力的衬托之下,广东薄弱的高校资源一直为人诟病。

  尽管在高校数量上,广东位居前列,仅20所高校聚集的广州大学城,就是令人咂舌的巨无霸,但与北京、上海两地集聚的最优质的高校资源相比,广东的高校资源存在量多质不高的缺陷。

  广州大学城

  放眼广东,即使是省内最好的中山大学,也被人戏称为“名校守门员”。顾名思义,判断一所大学是不是名校,只需看其与中山大学排名的先后,若在中大之前,必是名校无疑。

  人们戏称其排名是“八九不离十”,“中国最好的二本大学,简称中二”……类似的调侃背后,正是广东高校的尴尬境地,以及长时间以来高校教育资源与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匹配。

  广东高校差吗?不差,但也不强。

  被称为“名校守门员”的中山大学

  然而,在最近十年间,广东高校的经费出现了报复性反弹。以广工、南方医科大学、中大等为代表的粤系高校,在同层次高校中的对比中,经费往往一骑绝尘。这背后与广东经济的发展有莫大联系。

  以2017年为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29919.7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教育经费为4663.16亿元,仅占15%左右。

  很明显,对于地方高校来说,中央财政僧多粥少,剩下85%的经费,还得通过地方财政等其他方式筹措。

  此时,广东高校的优势显露无疑,中央财政分到的粥不够喝,广东省财政出钱来补。自此,曾经在经费排行榜上零零星星做点缀的广东高校逆势而上,成为一股清流。

  广工有钱,说到底是广东有钱

  2015年,广东地区科研经费投入第一的中山大学仅排在全国23名,到2017年,其科研经费跃居全国第三。其后,该校经费预算保持在前五左右,紧随清华、浙大等高校成为经费破百亿的“巨无霸”。

  同是在2017年,由广工、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组成的粤系高校组团冲进年度科研经费榜单前五十。

  在非“211”及省部共建高校名单中,尽管上海理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京沪高校依旧财大气粗,但广工由2015年的第22位直接跃居2017年榜首。

  深圳大学官网

  粤系高校团,实力不容小觑。

  在当年的排行榜中,科研经费前五的高校中,除了首都医科大学位列第二,其余皆为广东高校。

  2018年,广东年度教育经费支出达到4268.43亿元,其中高校教育占800亿,仅次于义务教育支出。

  可以说,广工踩着金砖,一步一步登上了全球知名的榜单。

  唯排名论的时代,高校需懂得要钱,也要懂得花钱

  广工在资金丰裕之后,排名上涨并不奇怪。对于如今的高校来说,投资理工科是刷高排名的最佳方式。

  与文科不同,理工科是可以立竿见影的学科。只要投钱进去,短期内就能有可量化的成果出现在眼前。但是只要稍微与文史哲沾边的学科,在高校刷排名上则不占优势。

  数据显示,如今各大高校,尤其是综合性重点大学,对理工科的投资远大于文史哲和人文社科。

  一方面,文科确实不如理工科烧钱,但一方面,对文科的投资却不能让面临着学科排名压力的高校,在短的时间内看到成果。

  只要投钱进去,成果在短期内就能显而易见。

  如今不缺乏这样的例子,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重压之下,各高校各显神通,疯狂打榜刷排名。为了快速见成效,理工科成为主要着力点。

  有的综合性大学,文科是特长,为了能够刷排名,开始大力发展理工科。研究教学什么的还先别说,先把学院建起来,把坑位占住反倒更重要。

  有的学校为了给新学院挤出位置,采取院系调整,或者采取砍去原有学科的方式。为了着力培养强项学科,通过削减弱势学科的利益,重点喂养强势学科等等,不一而足。

  追求排名当然没有错。排名背后,实质上是一套高校赖以生存的利益分配系统。

  在国家财政作为高校主要经济来源的情况下,排名高低就是一杆秤,它决定了高校在利益分配中的地位优劣。

  高校竞争,实际上也是弱肉强食的竞争,没有学校不希望自己能在其中掌握主动权和优先权,但这不该成为军备竞赛式的学科比拼的理由。

  当下,没有一所学校等得起几十年去提高自己,它们只争朝夕,它们希望弯道超车。于是,众多高校开始轰轰烈烈的院系改革,伴随着大兴土木和令人振奋的扩张。

  风风火火的院系改革,是为了教育,还是为了排名?

  回归到事物的出发点:这一切究竟是为了排名还是为了教育。需要提防的是,为了排名而损害了教育这一目的本身。

  排名好看了,并不代表教育水平就实打实的提高了。

  周杰伦粉丝打榜事件就是证明,如果一所高校是毫无建树的“小鲜肉”,排名再高也拼不过有料的“周杰伦”式高校。当追求排名是建立在为教学水平和学生利益考虑的基础之上时,排名才真正有价值。

  真正有价值的排名,必须要从教学水平和学生利益的方面考虑。

  当然,说千道万,投资的前提是先有钱。否则,推动学科发展,办好大家满意的教育,都是空话。

  如今,不乏广工这样狂飙突进的高校,也有不少勒紧裤带努力向前的老牌大学。这当然不是个例,它们的背后,又是分处不同地域的许多高校共同的故事了。

标签: 学历百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